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华南农业大学在“关于推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意见”(华南农办【2011】47号)中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要,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树立“做中学”和实践育人的理念,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实验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重点关注的举措和发展趋势。
学校根据各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发展要求,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先导,以实验室内涵建设为核心,对实验室组织结构进行了新一轮的整体优化、系统构建、重组整合,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学校统筹,校、院二级管理。教务处负责院级实验教学中心总体规划、立项及绩效评估;学院主要负责院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运行,选聘中心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统一调配实验教学资源。中心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按实验分室设岗,竞聘上岗。实验教学任务由院级实验教学中心统一安排。为此,在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方面,成立了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划和建设小组,由学院主管实验室的副院长胡传双教授任组长,材料和化学等实验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
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1) 实验教学定位:
华南农业大学在材料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农林院校特色,以生物质材料、农用功能材料等内容为基础,设计既满足材料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充分体现材料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特点。
这些特色体现在材料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在专业准出部分开设材料专业基础课程,如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近代测试技术等,在专业拓展部分还开设了材料科学前沿、生物质材料加工工艺、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新能源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应用、无机材料加工与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腐蚀与防护、涂料与胶黏剂等十多门专业选修课。
2) 实验教学规划
建立科学研究反哺本科实验教学的联动机制,构建专业交叉渗透、教学研究互动的实验教学基地;建立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实训中心;建设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培训基地。围绕学校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逐步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一体化的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
通过建设我校材料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并使其具有开放性、示范性和辐射作用,不仅对我校材料学科、化学学科、林学、木材科学、资源环境等学科的专业实验教学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全省省属院校的材料科学实验教学起辐射作用,还可在全国农业院校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辅以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教材的改革,不断提高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中心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深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通过建立与校内农业部“能源生物质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研究所、广东省质量监督局木材及木制品监督检测站的联动体制,使中心的实验教学工作能够上对应与课堂理论教学,下能够更好地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更好地承上启下,成为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特色教学基地。
(2)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强化科研在教学中的渗透,突出与地方陶瓷产业结合的实验教学特色,使综合研究性实验教学课程不断得到更新。
(3)完善中心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大型仪器的使用管理开放上加大改革力度,实行资源的最大程度优化共享。建设和完善实验中心与联动研究机构的网络管理平台,使中心的运行管理更合理、更有效。
(4)加强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形成一支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负责、核心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科研能力强、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双师型”实验教学核心团队。
(5)充分利用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协同创新关系,扩大中心示范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