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教学 >> 方法与手段


1、实验技术、方法、手段

实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思想。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设备,采集实验数据,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具有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逻辑处理、做出结论的能力;能够正确设计实验,并通过查阅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实验技术方面,中心增加了大批先进实验仪器设备,通过与校内科研机构共建,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了一些高档仪器设备利用的率低。中心利用丰富的高科技的实验平台和资源,为学生开设多学科的专业实验。中心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做了如下工作: 

1)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对于技能训练和基础性实验,学生在预习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然后每个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际操作训练和数据测量,课后再撰写实验报告;教师以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技术原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查阅、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对于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研究性实验,原则上以数人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学生须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和调试仪器、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或者制作出一件制品。

开设跨学科实验,实行教师们或者由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各自的研究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与兴趣自由选择教师,教师接受一定数目的本科生,完成指导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到不同专业的研究所进行实验和研究。通过上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节省了师资。

2)“三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中心采用了“三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基础技能实验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综合实践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创新技能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了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3)学生与教师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

中心将开设的综合研究技能实验与教师科研以及毕业论文研究教学有机的连接起来,以此,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老师、企业的科研课题研究和项目,熟悉与掌握整个研究过程与方法,协助老师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设计与开发作品,撰写研究报告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研究步骤,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4)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平台

中心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基地,将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论文结合,建立网上创新项目、科研项目、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量选择科研课题,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2、实验考核方法

对于实验考核方法,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多元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不同层次的实验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同的实践考核方法。对于课内实验,大多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所组成。对于综合性实践,其主要考查学生应用不同理论知识和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认真性、逻辑性;对于创新型实践,则侧重于对学生给予鼓励,主要看学生设计的巧妙性、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探索当前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基础实验课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具体做法是:

实验课程考核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80% (基本操作实验40%+综合设计性实验40%)+期末笔试考试成绩 20%;

平时考核成绩比例加大,可以激励学生重视实验,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平时实验考核涉及到的评定因素多,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检查学习纪律;实验预习情况;能否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外,还需考查学生遇到问题能否很好的解决,以及良好实验室工作习惯和作风等,需要教师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公正的给每个同学评好分。

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测定的指标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装置流程,对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设想,并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的结果和达标程度(准确度)是具体判定成绩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因此具体成绩考核以相应的指导教师评判;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师生讨论交流空间。